Search

[心思飄向疫情之後]

半夜四時醒來,望向窗外,已滯留東部三十個日子,原先是在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心思飄向疫情之後]

半夜四時醒來,望向窗外,已滯留東部三十個日子,原先是在前往蘭嶼的半路上,陸續的爆發出疫情,緊接著封島,也因此就沒成行,北部疫情嚴峻,所幸朋友收留就借住下來。

讀了一會兒書,終於,心思飄向了往後的日子,當度過這一波疫情,我想怎麼生活?我想如何開展工作?粗略的想像,不要著急著快速復工,要如同萌芽的小樹苗緩慢長過一回,也可以再縮小、更簡單的安頓自身。

這一段日子以來,鍋子和菜刀是和阿紫借的,吃飯的碗公是向暫時停止內用的店家借來的,兩三個杯子也是朋友說放在家中許久且摔碎不心疼的,有好幾天可以形容為蝸居,深居簡出,在僅容身的數坪空間,左騰右挪,好不容易移出了一張小書桌。

重新定位了,在極小的空間依然可以優遊安舒,外在空間的壓縮,就又再回來到釋放內在空間裡,再變出些許花樣,突如其來的停靠也可能令生命會更加輕盈,因為所須變少、所求極簡的緣故,有如重新錨定、校正了一回,至少,絕不會再去艷羨和追求豪宅美屋。

心愛的建築師,黃聲遠曾說:「跟大自然的學習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,自然的生物永遠不會把自己置身於太絕對的狀態,…。所以,你看到大自然的結構,…,表面上簡簡單單,其實地面下有一堆樹根。這些令人安心的 redundancy(多餘),保證超過了我們數理上剛剛好的計算,避免只要破壞一點、就會系統全面垮下來的這種絕對自律的審美。」

常常也想,身心如此精密的設計,必然有極大的容錯空間,否則沒有道理像機械一樣,越精密、越易故障,也同時越難維修,演化成如此複雜,為的就是使得自己可以活得差不多,甚至差很多也沒什麼關係。

反過來說,就是因為設計的複雜,所以破壞也無感,倘若出現問題,也有可能會難以修整及復原,不過,一切有跡可尋,破壞多半都是來自揮霍無度,消耗生命能量以滿足各種念頭。

「還有,如果以製造方便來講,人腦的溝通做垂直水平會相對簡單,可是材料尺寸上反而會花出代價。為了要垂直水平、還能抵抗其他無法預知的方向、包括地震的水平力,其實會讓有些桿件配合的接頭沒有需要那麼粗的,也變粗。」他接著說:「不惜計算麻煩,把它回歸到稍微足以對應各種天然的多向度姿態,其實生物都會覺得比較舒服。在自然界,你永遠不知道改變的力量從哪裡來。天然是一個自由的狀態,這是哲學性的選擇。」

對於職涯來說,理性的思維大致上不脫離垂直水平的規劃,但有智慧的人都曉得,事情不是如此單純,在專業上獲得成功的前輩,難免以一種過來人姿態直接了當的指出如何剛剛好抵達目標,卻不能盡曉直達快車隱含了抗災韌度的風險。

回過頭來,再靜下來想想在防疫生活之後,如何不嫌麻煩地活出多向度的姿態,可以安然的迎接未知呢?這是人生的哲思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